题目网 >财经类 >金融经济 >试题列表
2013年6月3日,A银行总行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ALCO)会议上,资产负债管理部总经理严厉指出,我行流动性覆盖率指标(LCR)仅为74%,已经跌破监管红线,不能仅为业务部门的盈利目标而忽视流动性风险管理,目前金融同业务线未来一个月内现金流负缺口太大,必须降低流动性风险敞口,否则可能面临流动性危机。6月5日,A银行日间现金流管理出现问题,出款按时划出,但几笔进款未能按时到账,导致日终(17:00)在央行备付金账户出现30亿的透支额。5月30日至6月11日A银行备付金情况参见表6—1。表6—16月20日,随着大型商业银行加入借钱大军,市场“平头存、防透支、现金为王”气氛升温,隔夜拆借利率飙升578基点,达到13.44%,各期限利率全面上升,“钱荒”进一步升级。根据以上案例描述,回答下列小题。如果上表中所示年份为2016年,按照2016年的央行备付金管理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如果6月5日央行备付金账户透支额为-250亿元,则为违规B.6月5日央行备付金账户-30亿元不违规C.6月5日央行备付金账户-30亿元为透支违规D.按照央行的监管频度,上表中总行平均备付率应是按旬计算E.按照央行的监管濒度,上表中总行平均备付金是72.10亿元
答案如下:
AC
解析:超额备付金率=(在中国人民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库存现金)/各项存款,该指标不得低于2%,通常为2%~5%。A项,若6月5日央行备付金账户透支额为一250亿元,则超额备付金率=[230+(-250)]/22800
在负债管理上,国内商业银行尚未经历真正意义上的脱媒,负债来源直接来自个人。()
答案如下:

解析:在负债管理上,国内商业银行尚未经历真正意义上的脱媒,负债来源直接来自企业和个人。
下列关于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描述,最不恰当的是()。
A.银行原来承担的与外包服务有关的责任同时被转移B.选择外包服务提供者时要对其财务、信誉状况和独立程度进行评估C.一些关键流程和核心业务不应外包出去D.银行应了解和管理任何与外包有关的后续风险
答案如下:
A
解析:A项,从风险实质性上说,业务操作或服务虽然可以外包,但其最终责任并未被“包”出去。外包并不能减少或免除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确保第三方行为的安全稳健以及遵守相关法律的责任。
下列关于流动性应急计划的应急措施说法错误的是()。
A.银行需要对压力进行分级,针对不同级别的压力采取不同的应急措施B.在各个级别应急阶段,流动性管理人员应向危机管理小组及时汇报当前的流动性状态C.在流动性危机的某些阶段,应急计划不能直接授予应急管理人员以全盘进行所有资产和负债调整的能力,不论这些资产和负债原来由谁负责管理D.在应急阶段,银行应采取措施筹集资金
答案如下:
C
解析:C选项错误,在流动性危机的某些阶段,应急计划应直接授予应急管理人员以全盘进行所有资产和负债调整的能力,不论这些资产和负债原来由谁负责管理
按照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监管资本计量标准法的规定,私人银行业务应属于()业务条线。
A.资产管理B.公司金融C.代理服务D.零售银行
答案如下:
D
解析: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业务条线归类目录,私人银行业务属于零售银行业务。此外,零售银行业务包括银行卡业务和零售业务。
商业银行员工在代理业务操作中,下列行为易造成操作风险的是()。
A.设立专户核算代理资金B.签订书面委托代理合同C.代理手续费收入先用于员工奖励,再纳入银行大账核算D.遇到误导性宣传和错误销售,对业务风险进行必要的提示
答案如下:
C
解析:在代理业务中,由于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违规事项主要包括:①业务人员贪污或截留手续费,不进人大账核算;②内外勾结编造虚假代理业务合同骗取手续费收入;③未经授权或超过权限擅自进行交易;④内部人员盗窃客户资料谋取私利等。
商业银行流动性监管核心指标中的流动性指标比例不得低于15%。(  )
答案如下:

解析:商业银行流动性监管核心指标中的流动性指标比例不得低于25%。
流动性缺口率不得低于10%。(  )
答案如下:

解析:流动性缺口率指标不得低于-10%。
适时发现可能预示即将发生流动性风险的预警信号,有助于商业银行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流动性风险。下列可被认为是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预警信号的有(  )。
A.银行发行的股票价格异常下跌B.市场上愿意提供融资的交易对手数量减少C.银行发行的可流通债券(包括次级债)的交易量显著增加,且买卖利差扩大D.银行评级下调E.资产质量恶化
答案如下:
ABCDE
解析:银行如果持续性忽视预警指标,并在预警信号产生期间不积极建立流动性储备,则容易成为触发流动性危机的主要原因。流动性风险预警信号包括:①银行收入下降;②资产质量恶化,如不良资产的增加;③银行评级下调;④无保险的存款、批发融资或资产证券化的利差扩大;⑤股价大幅下跌;⑥资产规模急速扩张或收购规模急剧增大;⑦无法获得市场借款。
银行应该建立持续的"市场监督"管理机制,以保持批发融资来源的稳定性。()
答案如下:

解析:银行应该建立持续的"市场接触"管理机制,以保持批发融资来源的稳定性。
即使采用适当的缓释工具,也不能()操作风险。
A.限制B.降低C.分散D.消除
答案如下:
D
解析:操作风险缓释是在量化分析风险点分布、发生概率和损失程度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缓释工具,限制、降低或分散操作风险。
下列关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念的描述中,最恰当的是()。
A.风险管理文化由风险管理理念、知识和制度三个层次构成B.制度是风险管理文化的精神核心,也是风险管理文化中最为重要和最高层次的因素C.风险管理水平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风险管理目标是消除风险实现高收益D.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部门的责任,与其他部门无关
答案如下:
A
解析:风险文化由风险管理理念、知识和制度三个层次组成,其中风险管理理念是风险文化的精神核心,也是风险文化中最为重要和最高层次的因素。故A项正确,B项错误。风险管理水平体现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风险管理的目标不是消除风险,而是通过主动的风险管理过程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故C项错误。前台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以及其他支持保障部门均属于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范畴。故D项错误。
下列各项中,属于违反用工法的是()。
A.咨询业务B.不良的业务或市场行为C.产品瑕疵D.性别及种族歧视事件
答案如下:
D
解析:违反用工法是指商业银行因违反劳动合同法、就业、健康或安全方面的法规或协议,个人工伤赔付或者因歧视及差别待遇事件导致的损失,表现在劳资关系、环境安全性、歧视及差别待遇事件三个方面。
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以下哪项措施进行操作风险缓释()
A.放弃衍生产品创新B.外包数据备份业务C.实行差错率考核D.改变市场定位
答案如下:
B
解析:对于火灾、抢劫、高管欺诈等操作风险,商业银行往往很难规避和降低,甚至有些无能为力,但可以通过制定业务连续性管理计划、商业保险和业务外包等方式将风险转移或缓释。AD两项是可规避的操作风险的应对措施;C项是可降低的操作风险的应对措施。
商业银行的经营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经营环境的变化、外部突发事件等都会影响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活动,甚至发生损失。下列哪些属于引发操作风险的外部事件()
A.外包商不履责B.控制和报告不力C.失职违规D.违反用工法E.自然灾害
答案如下:
AE
解析:外部事件引发的操作风险包括外部欺诈、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外包商不履责等。B项属于内部流程引发的操作风险;CD两项属于人员因素引发的操作风险。
下列各项不属于关键风险指标的是()。
A.交易量B.员工水平C.董事会水平D.客户满意度
答案如下:
C
解析:关键风险指标的显著波动可能意味着操作风险的总体性质发生变化,其通常包括交易量、员工水平、技能水平、客户满意度、市场变动、产品成熟度、地区数量、变动水平、产品复杂程度和自动化水平。
()方面的内容可以不在提交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风险报告中反映。
A.原始损失数据B.诱因与控制措施C.关键风险指标D.资本情况
答案如下:
A
解析:操作风险报告的内容包括风险状况、重大操作风险事件、损失事件、诱因与控制措施、关键风险指标、资本情况六个部分。
下列各项属于关键风险指标的是()。
A.交易量B.员工水平C.市场变动D.地区数量E.技能水平
答案如下:
ABCDE
解析:关键风险指标通常包括:交易量、员工水平、技能水平、客户满意度、市场变动、产品成熟度、地区数量、变动水平、产品复杂程度和自动化水平等。
某企业由于财务印章被盗用,导致该企业在开户行的巨额存款在几天内被取走,给该行造成不良影响。从操作风险事件分类来看,该事件归于()类别。
A.内部流程B.外部事件C.人员因素D.系统缺陷
答案如下:
B
解析:操作风险可分为人员因素、内部流程、系统缺陷和外部事件四大类别。外部事件包括外部欺诈、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外包商不履责等。其中,外部欺诈是指第三方故意骗取、盗用、抢劫财产、伪造要件、攻击商业银行信息科技系统或逃避法律监管导致的损失事件。
下列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中,不能采用风险对冲策略进行管理的是()。
A.利率风险B.操作风险C.汇率风险D.商品风险
答案如下:
B
解析:风险对冲对管理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风险和商品风险)非常有效,可以分为自我对冲和市场对冲两种情况。而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一般通过购买保险等缓释风险,而不能采用风险对冲策略进行管理。
联系我们 用户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