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网 >学历类 >试题列表
某游戏理论认为,儿童在游戏中可以使机体不受外界的任何约束,从中获得快乐。该理论的提出者是
A.席勒?斯宾塞
B.格罗斯
C.彪勒
D.霍尔
答案如下:
C解析:彪勒-机能快乐说:游戏是从行动中获得机体愉快的手段
张老师到一所中学进行招生咨询,上午接到了45名同学的咨询,其中的9位同学下午又咨询了张老师,占张老师下午咨询学生的10%,一天中向张老师咨询的学生人数为()
A.81
B.90
C.115
D.126
E.135
答案如下:
D解析:上午咨询的老师为45名,下午咨询的老师共90名,其中9名学生上午和下午都咨询了,因此学生总数为45+90-9=126
古人以干支纪年。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干,也称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支,也称地支。顺次以天干配地支,如甲子、乙丑、丙寅、……、癸酉、甲戌、乙亥、丙子等,六十年重复一次,俗称六十花甲子。根据干支纪年,公元2014年为甲午年,公元2015年为乙未年。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21世纪会有甲丑年。
B.现代人已不用干支纪年。
C.干支纪年有利于农事。
D.根据干支纪年,公元2087年为丁未年。
E.根据干支纪年,公元2024年为甲寅年。
答案如下:
E
对人才进行系统分类的中国思想冢是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刘邵
答案如下:
D解析:三国时期的刘邵在其《人物志》一书中,对人才进行了系统的分类。
通常主成分分析要求所选择的主成分对应的特征根入应该是
A.入<0
B.入一0
C.O<入<l
D.入≥1
答案如下:
D解析:特征值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成是表示主成分影响力度大小的指标,如果特征值小于1,那么说明该主成分的解释力度还不如直接引入一个原变量的平均解释力度大,即一般可以用特征值大于1作为纳入标准。
可以被看做是信号检测论中的噪音的有(  )
A.非典时期普通的发烧病人
B.汽车鸣笛的声音
C.伴随着亮点信号出现时的照度均匀的背景
D.军事雷达扫描到的普通船只
答案如下:
A,C,D
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发展到一定逻辑抽象水平以后,这种思维形式适用于任何具体领域。从迁移的理论来看,这种观念与(  )接近
A.形式训练说
B.关系转换说
C.产生式理论
D.学习定势说
答案如下:
A解析:形式训练说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认为心理的组成成分是各种官能。心理官能(指记忆、思维等一般心理能力)只有通过训练才能得以发展,而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这种说法与皮亚杰的观点相似。
在暗室内,如果我们注视一支点燃的熏香,会看到这个光点似乎在运动,这种现象是
A.动景运动
B.诱发运动
C.自主运动
D.运动后效
答案如下:
C解析:似动的主要形式有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和运动后效。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这是动景运动。由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叫诱发运动。盯着屏幕上的一个固定光点,不一会儿会发现刺激点飘忽移动起来,这种固定光点的似动现象叫自主运动现象,也叫游动效应。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朝相反的方向运动,这是运动后效。
要使中国足球队真正能跻身世界强队之列,至少必须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提高队员基本体能,二是讲究科学训练。不切实解决这两点,即使临战时拼搏精神发挥得再好,也不可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下列诸项都表达了上述议论的原意,除了?
A.只有提高队员的基本体能和讲究科学训练,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B.除非提高队员的基本体能和讲究科学训练,否则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C.如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说明一定提高了队员的基本体能并且讲究了科学训练
D.如果不能提高队员的基本体能,即使讲究了科学训练,也不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E.只要提高了队员的基本体能并且讲究了科学训练;再加上临战时拼搏精神发挥得好,就一定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答案如下:
E解析:
人与人之间存在的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差异被称作
A.认知差异
B.情绪差异
C.意志差异
D.个性
答案如下:
D解析:人在信息加工过程中,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特性,显示出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差异。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差异或心理特性,叫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

简述设备有形磨损的概念。

答案如下:

机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因震荡、摩擦、腐蚀、疲劳或在自然力作用下造成的设备实体的损耗,也称物质磨损。
第I种有形磨损: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摩擦、应力及化学反应等原因造成的有形磨损,又称使用磨损。零部件尺寸变化,形状变化;公差配合性质改变,性能精度降低;零部件损害。
第II种有形磨损:不是由于使用而产生的,而是源于自然力的作用所发生的有形磨损,又称自然磨损。

简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主要条件。

答案如下:

(1)国际条件:
1)西安事变发生后,日本企图趁机挑起中国内战。
2)英、美及亲英、美的宋子文、孔祥熙则希望事变和平解决,以维护蒋介石的统治地位和英、美在华利益。
(2)国内条件:
1)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中国的迫切任务
2)中共的努力斡旋:中共中央在对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进行正确分析之后,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基本方针,派周恩来赴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合作,迫使蒋介石接受联共抗日条件,使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3)日本不断扩大侵略,特别是华北事变损害了英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集团的利益,蒋介石集团有转向抗日的可能.。
4)张学良、杨虎城并不想加害蒋介石,只是是为了逼蒋抗日。

如何评价民初的政党政治

答案如下: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国民党保留了广州和武汉国民政府的‚党治‛模式,将之加以完善,显现出党治国家的基本特征。
1928年2月4日的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规定国民政府在国民党中执会指导监督下掌握全国政务,政府委员由国民党中执委推举。1931年6月1日公布的《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以宪法形式将‚以党治国‛的政治体制加以确认。此外,国民党始终掌握着军队的最高权力,由于军队是国民党存在的基石,所以蒋介石以党军统帅而成国民党政治领袖,并进而控制国民政府,这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政治发展最显著的特征。
通过对行政权力的掌握,国民党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套与行政体系平行但却高于其上的管理体制,这种附着于行政权力体系之上的党的基层机构,广泛的建立于社团、文化、教育机构、产业、商业中,甚至连海外的华侨组织也可见其踪,这种体制的运行,通过行政权力施加国民党的影响,渗入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主生产计划对企业非常重要,它属于长期计划。

A、对

B、错

答案如下:

简述袁世凯从专制到帝制复辟的活动。

答案如下:

由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发动的“二次革命”失败以后,袁世凯以为主要障碍已除,便加快步伐向民主共和势力进攻,采取种种卑劣狡猾的手段,为复辟封建帝制、建立袁家王朝进行准备。
首先,袁世凯胁迫国会选举他当正式大总统。为达此目的,他收买一些议员拼凑成“公民党”,与原进步党一道,操纵国会通过了先选总统、后订宪法的提案,并于1913年10月4日草草公布了《大总统选举法》。10月6日进行总统选举时,袁组织便衣军警及地痞流氓数千人,自称“公民团”,包围国会会场,胁迫议员投他的票。从早8时至晚10时,议员们连续投票三次,袁世凯才勉强当选。次日,又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
袁世凯当上正式大总统后,认为国会和政党已无存在的必要,决心把它们一脚踢开。11月4日,袁公然下令解散国民党,撤销国民党议员的资格,使国会不足法定人数,无法开会。1914年1月10日,袁又下令停止其余国会议员的职务,每人发给旅费四百元,令其返回原籍。于是,象征民主政治的国会,被袁世凯彻底破坏了。
取消国会后,袁又着手毁弃束缚他手脚的《临时约法》。他匆匆拼凑起一个名为“约法会议”的立法机构,按其意旨草草炮制了一部《中华民国约法》,于1914年5月1日公布施行。该约法规定大总统“总揽统治权”,集内政外交军事大权于一身。年底,袁世凯又炮制了一个《修正大总统选举法》,其中规定总统任期为十年,任期届满时,如认为“政治上有必要”,不用改选即可连任;总统的继任人由现任总统推荐。这样,袁世凯不仅成为终身总统,并可世代相传,与专制皇帝没有多大区别。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梦想名副其实地登上皇帝的宝座。

五四运动中出现的“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的口号,其针对的列强是()

A、日本

B、俄国

C、德国

D、英国

答案如下:

A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答案如下:

前身为“统一建国同志会”。1941年3月19日,由第三党、国家社会党、青年党、救国会、中华职业教育社、乡村建设派及部分无党派民主人士在重庆创建。同年10月10日在香港发表成立宣言及纲领。设中央执行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黄炎培、张澜先后任主席。在重庆、香港创办机关报《明宪》、《光明报》。在提出继续抗日,要求民主自由,反对国民党的对日妥协投降和法西斯统治等正确主张的同时,又抽象鼓吹“国权统一”,“军队国家化”。其成员大部为有一定声望的中上层知识分子。1944年9月19日改组为“中国民主同盟”。

FMS由三部分组成:加工系统、()和计算机控制系统。

答案如下:

物料储运系统

萍浏醴起义

答案如下:

又称丙午萍浏之役,是同盟会策动会党和矿工的武装起义。1905年湖南发生水灾,官僚豪绅乘机哄抬米价,饥民载道。1904年10月,华兴会黄兴联络湖南民间会党洪江会首领马福益,计划在农历十月初十日慈禧寿辰时在长沙发动起义,事泄遭清兵追捕,黄兴逃亡,马福益于1905年春在萍乡被俘,后在长沙被杀害。马被害之后,其门徒继续暗中联络,欲为马报仇。同时在1905年,华兴会与兴中会在东京合并为同盟会,继续策划反清起事。1906年春,同盟会派遣会员刘道一、蔡绍南等从日本回到湖南联络会党,宣传同盟会纲领,确定了江西萍乡、湖南浏阳、醴陵三处同时发动起义,萍乡方面以安源煤矿矿工数千人为主力。12月初起义爆发,各路起义军遍布附近几县,在几天内占领麻石、文家市、上栗市等重要市镇,推举会党首领龚春台为起义军都督,发布《中华国民军起义檄文》,以同盟会的政纲为号召。起义军声势浩大,屡败清军。清政府调集湘、鄂、赣及江宁(今南京)数万军队镇压,起义军失败,刘道一等死难。

国民革命

答案如下:

又称平民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关于革命性质和动力的思想。兴中会初创时,孙中山即提出“联智愚为一心,合遐迩为一德,群策群力,投大遗艰”的观点。同盟会成立后进一步指出:“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这不止是我们革命之目的,并且是我们革命的时候所万不可少的”,正式把推翻清皇朝的革命称为“平民革命”、“国民革命”,并把它与太平天国以及前代的所谓“英雄革命”区别开来。这一思想包括:
(1)凡国民皆负有革命之责任,革命必须发动和依靠下层民众;
(2)革命的目的是建立国民的政府,凡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3)对国民自身来说,也是“陶冶其成共和国民之资格”的革命。
辛亥时期,国民革命并没有把广大工农群众作为主要动力。后由于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孙中山对此作了重要的发展。认为“国民革命之运动,必恃全国农夫、工人之参加”,“即为农夫、工人而奋斗,亦即农夫、工人为自身而奋斗”。

联系我们 用户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