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网 > “辛弃疾”热点
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同学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虽说英雄迟暮,但雄心不已。有这样一位词人,他怀着一腔报国之情,却只能面对破碎的河山,追慕着古代英雄,希望能为国出力,可终究事与愿违,忧郁离去。大家想知道这位词人是谁吗?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南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简介背景及作者。2.学生自读,注意字音;3.请学生说一说读之后的感受,思考,怎样读才能体现词的风格,再指名读;4.诵读指导:音调放缓,韵脚读重音,过后稍一停顿;5.配乐,学生诵读;6.学生诵读展示,由同学进行评价。(三)再读词作,品读欣赏。1.介绍本次写作背景: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辛弃疾已经六十六岁。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在家闲居多年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就词题提问:北固亭的“北固”有“北顾”之意,辛弃疾登上北固亭,向北远望,会望见什么?又兴起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望见已经沦陷的大好河山,“千古江山”,兴起收复中原的豪情壮志。2.但是,辛弃疾登上北固亭,首先想到的,是几位古人,请找出词中的历史人物?上阕:孙权、寄奴(刘裕)。下阕:刘义隆、佛狸祠(拓跋焘)、廉颇。辛弃疾词中常常会引用历史人物或者历史故事,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3.京口曾是三国时期吴国的首都,孙权曾在这里抵御曹操大军的南侵,成就一番霸业,连曹操因为忍不住赞叹:“生子当如孙仲谋!”但是,这样的英雄,在今日,终究难以寻觅了。词人用孙权的典故入词,是想表达什么?明确:孙权也是少年英豪,曾经守住国土,抵御敌人入侵,但是,宋朝却没有像孙仲谋这样的君主,半壁江山终究落入金人手中。正是因为如此,曾经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朝终究江山残破,偏安一隅。4.辛弃疾终于等到了朝廷立志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他也被重新启用,有机会报效国家,建功立业。但是,这时,他却想起了历史上另一个北伐的人——刘义隆。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辛弃疾用刘义隆的典故,说明他支不支持韩侂胄北伐,为什么?明确:不支持,刘义隆北伐的决策太过草率,最终大败,而如今韩侂胄仓促北伐,必将重蹈刘义隆的覆辙。5.辛弃疾以谁自比,意义何在?明确:辛弃疾以廉颇自比,表达自己虽然老去,但依然有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四)拓展延伸,品味情感。上阕:惋惜(世间已无孙仲谋那样的英雄)痛心(统治者没有北伐的雄心)下阕:愤慨(仓促北伐)忧虑(北方百姓离心)苦闷(壮志难酬)补充:在写下这首词之后,辛弃疾又遭受打击,因为反对仓促北伐,他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被迫离职,怀着满腔忧愤回瓢泉。两年后,68岁的辛弃疾,身染重病,朝廷再次起用他,任他为枢密都承旨,令他速到临安(杭州)赴任。诏令到铅山,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秋天,农历九月初十,辛弃疾离开人世,享年68岁。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五)课堂小结师生小结:通过本文的学习,体会诗人写作特点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六)布置作业背诵这篇课文。【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简单介绍一下辛弃疾。2.本词除了用典外还突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以下是《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教学片段,阅读并回答问题。  师: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你们了解他吗?  生:(略)  师:是呀,当时宋朝的大半江山已经被金人占领。辛弃疾从小就目睹了生活在金兵铁蹄下百姓的血泪艰辛,饱尝了亡国之恨,从小就立志平定中原,收复河山。二十年哪!想想看,在这二十年的生活里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生:可能天天以泪洗面,想一死了之,可想到抗金事业没完成,想到老百姓的苦难,又不能死。  师:痛苦,悲愤呀!  生:非常难过,可能整天借酒痛骂统治者的无能!  师:是呀,这又是多么的无奈、苦闷。在这个时期,辛弃疾写了很多的词,但表现的却是另一番心境与风格。《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就是其中一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师:古人说,品一壶清茶,读一首好词,是人生的一大乐趣。那怎样才能读出词的乐呢?不能只满足于字面的意思,还要深入字句里,用我们的想象去感觉,去品味,去推敲,去补充,才会品出词的意境与趣味来。咱们再读读开头两句,你看到哪些景……  师:辛弃疾在江西农村生活的20年里,深深懂得每年庄稼的收成对农民意味着什么,他多么渴望每一年都是个丰收年,多么渴望农民过上好日子!看,这弥漫着浓郁的稻花香里,响奏着群蛙的呜叫声里,你听到了吗?辛弃疾的心也在欢唱着呀,他在为谁欢唱呢?  生:是在为老百姓!  生:为即将到来的“丰收年”欢唱!  师:作者分明是为这预示丰收的场景而欢喜,不直接说出,而是借稻花香、蛙声代自己诉说“丰年”。你觉得是这样的吗?(生纷纷点头)真是妙不可言,再来一起读这两句词,读进辛弃疾的心里去!  师:在江西上饶20年的生活里,表现辛弃疾这种快乐欢喜的词还有很多,那么在江西上饶的闲居生活的快乐是否让辛弃疾忘记了家仇国恨呢?忘记了自己的人生抱负呢?  师(深情引述):1207年,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辛弃疾僵卧在病榻上,临终之际,他突然用尽了全身力气,大声呼叫着,你知道他最后呼叫的是什么吗?  杀贼!杀贼!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数重山。  师:你看,一轮明月,几阵清风,两三点雨就让辛弃疾欣喜欲狂,辛弃疾的快乐是如此的简单,可他留给历史、留给我们的却是一生的眼泪……[问题1][简答题]问题:针对上面的教学片段,评价其优缺点。